- 在全固态锂金属电池界面优化方面: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李驰麟研究员团队提出一种双重转换反应策略,使用CuF₂和LiF作为固态氟源,并加入过渡金属Mo,合成富含锂的氟化物Li₂MoF₆ - Cu,涂覆在LLZO表面。在相关过程中,Li₂MoF₆会发生转化反应形成LiF和Mo异质结构,生成的LiF受Cu和Mo基体双重挤压,利于增加离子导电率。同时,LiF和Cu/Mo之间的异质界面形成的内置电场,可促进离子和电子在界面快速扩散和迁移,能实现LLZO/Li界面的紧密接触、高电荷转移动力学和低界面阻抗,抑制锂枝晶的形成和生长。
- 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方面:上海杉杉新材料有限公司近期申请了一项名为“复合石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和锂离子电池”的专利。其复合石墨材料结构中,石墨表面包覆层由硬碳和氟化锂(LiF)通过共价键相连。该复合石墨材料作为负极材料应用于锂离子电池后,展现出优良的首效和循环性能,在放电容量、倍率性能及动力学性能上亦表现突出。
上一篇:金属晶体在应力作用下的表现
下一篇:晶体能力的诸多应用